水泥行業的碳排放主要來源是什么?

我國水泥工業碳排放配額的計算方法
核算方法
配額的計算方法可以分為兩種,歷史法和基準法。歷史法即按照控排單位的歷史排放水平核定碳配額,適用于生產工藝產品特征復雜的行業。某些行業工藝多樣、產品復雜,套用一個行業基準容易造成不公,多使用歷史法核定。歷史法有波動性,當企業增加產能或減少產能時,就會影響其歷史排放數據,可能造成企業獲得的碳配額與實際產能不符;導致某些粗放式生產的企業反而比前期節能減排達標的企業獲得更高配額。歷史法考慮企業先期減排量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目前上海市的試點規定了歷史法應當考慮企業先期減排量。
基準法即按行業基準排放強度核定碳配額,適用于生產流程及產品樣式規模標準化的行業。在目前碳試點市場中,火電行業都要求使用基準法核定碳配額,因為其產品單一、生產流程大同小異,套用一個行業基準容易評估。
建材行業采用歷史排放法,綜合考慮企業的歷史排放基數、先期減排行動和新增項目等因素,確定企業年度碳排放配額。水泥工業的計算公式為:
企業年度碳排放配額=歷史排放基數+先期減排配額+新增項目配額
案例分析與情景討論
(1)歷史排放法的案例分析
試點地區水泥企業按照歷史法進行核算,例如,按照試點企業三年排放邊界和碳排放量變化情況,選取方法如下:期間排放邊界未發生重大變化的企業,碳排放量相對穩定的,取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重大變化指企業新上或關停主要生產系統、動力設施。例如,2014年-2016年三年的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企業中:2014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5—2016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5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6年排放數據;2016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邊界變化后經補充盤查的2016年內連續穩定生產月份的排放數據所推算的全年數據。
(2)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能源管理情景分析
例如,試點企業在2006—2011年期間實施了節能技改或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且得到國家有關部門按節能量給予資金支持的,可獲得先期減排配額。先期減排配額量依據核定節能量換算得到的碳減排量30%確定,在2013—2015年期間,按每年10%分3年發放。新增項目配額量應當考慮項目全年基礎配額和產能。新增項目配額發放后可作為當年年度配額使用。
我國與國際MRV體系對比分析
歐盟在2003/87/EC和2009/29/EC指令基礎上,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我國7家碳交易試點陸續出臺了碳排放總量控制與配額交易相關的地方性法律、規范或條例,目前正在從國家層面推動我國碳交易市場的全面發展。國外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及認證的機制建立,主要是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服務的,以技術和金融手段相結合來達到最終碳減排目的。國內外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及認證的方法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國內外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及認證體系的對比

從涵蓋行業種類來看,歐盟EU-ETS排放交易體系框架包括的行業非常廣泛,第一階段包含了能源、鋼鐵、水泥、陶瓷、玻璃、造紙等行業,第二階段范圍擴大到交通、有色金屬鋁、化學等行業,之后又將航空業納入。美國的加州碳排放交易體系和RGGI碳交易制度涵蓋的行業種類較少,以電力產業為主。我國試點省市的碳排放控制體系涵蓋范圍各不相同,與當地產業結構和行業參與積極性有關。例如,深圳市將制造業、建筑業以及交通業納入強制減排范圍,上海市不僅將鋼鐵、石化、化工等工業納入強制減排范圍,還將航空、機場、鐵路、賓館、金融等非工業納入。廣東省將水泥、陶瓷等建材行業和鋼鐵、石化等化學冶金行業國際(EU ETS) 國內(7省市試點)M監測系數估算法,精確計算法(考慮有機碳含量,不考慮間接排放)數估算法, 精確計算法(存在爭議,尚未統一)R報告統一編制模板,具有法律效力報告內容標準不統一V核查抽樣調查、數理統計為主核查機構未統一標準,發展方向基于過程的、多指標核查分析A認證第三方國際機構認證暫行條例發布,有待完善納入強制減排范圍。
從監督管理機構來看,國際通用形式是通過立法明確管理部門,引入第三方進行監督。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沒有明確規定相關成員國排放權監管機構, 針對監管機構的權利義務責任給出了原則性規定, 成員國在享有一定自主權基礎上根據本國國情指定監管機構。歐盟EU-ETS排放交易體系由歐盟中央管理處(Central Administrator)對歐盟成員國的配額申請進行審批,由歐盟獨立交易等登記系統(Community Independent Transaction Log)對碳交易進行監管,在歐盟委員會統一領導下由各國監管機構組成。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排放交易指令是歐盟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法律基礎,是各成員國共同遵循的統一標準,由相應的成員國的監管機構執行來完成的。
美國在國家層面沒有建立碳交易監管機構,其監管機構主要在地方層面和來自第三方。如美國加州環保局監管其總量控制與交易計劃。美國各州都具備碳市場監督權,大部分監管工作基本由第三方機構承擔。例如美國東北部RGGI碳市場由非盈利性機構RGGI Inc負責監測二氧化碳配額拍賣和交易市場。我國目前我國的國家發改委和地方發改委既是MRV體系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機構,也同時是監督機構,尚未引入第三方監督機構。
有那些水泥企業可能會納入全國碳市場名單?
2021年《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1)》在京發布。榜單由“總量榜”和“強度榜”組成。總量榜上榜的100家上市公司,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合計44.24億噸,占全國總量約44.7%,其中中國建材、海螺水泥等15家水泥企業上榜。數據顯示,2020年度,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為99億噸。
上榜的15家水泥企業是中國建材、海螺水泥、金隅集團、冀東水泥、華潤水泥、華新水泥、山水水泥、天瑞水泥、亞洲水泥、祁連山、萬年青、天山股份、亞泰集團、西部水泥、塔牌集團,排放總量榜上榜的水泥企業有9家在前50位,有6家在后50位。15家水泥企業2020年度碳排放總量為8.93億噸,占全國總量約9%。
中國水泥生產企業較多,目前中國水泥行業上市企業主要有冀東水泥(000401)、上峰水泥(000672)、萬年青(000789)、天山股份(000877)、四川雙馬(000935)、塔牌集團(002233)、海南瑞澤(002596)、紅墻股份(002809)、西藏天路(600326)、青松建化(600425)、寧夏建材(600449)、海螺水泥(600585)、尖峰集團(600668)、祁連山(600720)、寧波富達(600724)、華新水泥(600801)、福建水泥(600802)、亞泰集團(600881)、博聞科技(600883)、北元集團(601568)、金隅集團(601992)等。
中國水泥行業重點企業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