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軍 四川永祥股份碳資產管理負責人,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達峰,并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此目標的提出,標志著未來幾十年之內,碳達峰和碳中和將是我國各級政府和廣大企業的工作重心之一。
新氣候研究所(New Climate Institute)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有超過800家企業確定了碳中和目標,其中有超過50家企業宣布已經實現碳中和。按照公開可獲取的信息來看,最早實現碳中和的企業為谷歌,該企業宣布其在2007年就已實現碳中和。
相比之下,國內在這方面的起步較晚,在我國宣布碳中和目標之后,由于缺乏前期的知識積累,多數企業尚停留在“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層面,明確提出實現碳中和的具體時間計劃的企業仍在少數。
關于企業如何做才能叫碳中和,目前全球范圍內,除了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BSI)發布的一項PAS 2060的公眾規范以外,暫無其他明確以碳中和為題的國際標準。另一項關于碳中和的國際標準ISO 10468還處于早期起草階段,預計至少要到2023年以后才可能發布。因此,在現階段如何科學制定碳中和目標,并根據目標制定相應的碳中和實施規劃,這是國內企業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國外先進企業碳中和目標及實施方案分析
基于國際碳排放信息披露項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調查問卷中的評分結果,本文優選了4個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和鮮明特征的國外企業,對它們的碳中和目標和實施方案進行了分析探討,以期為國內企業的碳中和相關規劃提供案例參考。
蘋果:自建新能源電站
蘋果公司是最早關注應對氣候變化及碳減排的企業之一。早在2008年,蘋果便開始在其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碳排放信息,同時通過其自身影響力,推進供應鏈的減排。蘋果的核心碳目標為“2020年實現自身碳中和”以及“2030年實現供應鏈碳中和”。在減排路徑方面,蘋果主要采取了低碳設計、再生材料使用、減少員工通勤等措施。
碳抵消方面,蘋果堅持自建新能源電站以滿足電力使用,僅有少部分電力通過購買綠色電力證書(以下簡稱“綠證”)來實現。2019年,蘋果使用的全球電力中,有83%來自于其自設項目提供的清潔電力,12%來自于直購電,僅5%來自于綠證。
對于非電力的直接排放,蘋果則采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NbS),通過投資保護哥倫比亞紅樹林及保護肯尼亞熱帶稀樹草原這兩個項目,實現每年超過100萬噸的碳移除量。
微軟:重視商旅減排
微軟是最早提出負排放目標的企業之一。其不僅在2012年通過購買環境權益實現了碳中和,還計劃2025年實現100%清潔電力的使用,2030年實現負排放和供應鏈減排50%,2050年實現歷史累計排放的碳中和。
作為全球性公司,微軟的商旅排放比例相對較大,所以微軟在此部分下的功夫也比較多,包括在家辦公、提高新能源車的比例、與航空公司合作開發低碳航線等。同時,為了完全擺脫對化石能源的直接使用,微軟還將公司食堂的燃料都由天然氣改為用電,將備用柴油發電機更換成氫燃料發電機。這些舉措可謂是微軟減排路徑中的突出亮點。
碳抵消方面,微軟也會通過購買清潔電力來實現電力的零排放。對于直接排放,微軟的重心則放在造林/再造林和未來的直接空氣捕獲(Direct Air Capture, DAC)上。2020年1月,微軟發起了一項10億美金的基金,用于投資相應的初創企業,以加速相關技術的發展。
雀巢:推動供應鏈和品牌碳中和
雀巢的碳中和目標有兩個較為明顯的特征。其一,由于大部分碳排放都來源于雀巢的業務運營之外,所以相比自身的碳目標,雀巢更注重供應鏈的整體減排。其主要碳目標被定為:2025年實現供應鏈減排20%,2030年實現供應鏈減排50%,以及2050年實現供應鏈碳中和。其二,雀巢側重通過逐步實現旗下品牌碳中和的方式來實現整體的碳減排。雀巢計劃優先推進其國際子品牌在2022 年前實現碳中和,并在2025 年實現全球水業務全品類的碳中和。
在減排路徑方面,雀巢從原料的可持續采購、產品設計轉型、包裝的可回收設計、清潔物流、推出碳中和品牌、積極倡導減排這6個大路徑開展相關行動,在6個大的路徑中又細分出了35個小的實施路徑,是減排路徑描述最為詳細的國際企業之一。
戴姆勒:設定絕對減排目標
戴姆勒是奔馳的的母公司,屬于傳統制造業,相對于自身排放較少的科技公司和食品公司,傳統制造業企業的碳中和難度更大。戴姆勒公司于2019年提出目標:到2022年實現自身碳中和;相對于2018年,2030年實現絕對減排50%、產品碳足跡減排42%;2039年推出碳中和車。
這其中,實現絕對減排的目標很值得關注。一般科技型企業由于業務處于持續上漲期,即使可以實現碳中和,其實際碳排放量也多會持續上漲。以谷歌為例,盡管谷歌宣稱自2007年起就已通過減少總能源消耗、采購可再生能源相關項目、碳抵消等途徑實現了碳中和,但從下圖數據不難看出,假如不進行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采購,谷歌自身業務發展軌跡所對應的溫室氣體排放絕對值仍在逐年增加。因此,以谷歌為代表的科技型企業通常不會提出絕對減排目標。
相比之下,傳統制造業在其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更有可能實現絕對減排,所以戴姆勒才會提出到2030年絕對減排50%的目標。當然,由于絕對減排的大部分貢獻是來自企業內部的節能增效,實現該目標會有較大難度。
在碳抵消方面,由于制造業的直接排放相對較多,戴姆勒主要通過購買黃金標準減排權(GSCER)來進行抵消,同時通過購買綠證來抵消其用電產生的排放。
對國內企業實施碳中和的啟示
1. 完善的碳排放數據統計及管理體系
完善的碳排放數據統計及管理體系是一切碳管理及碳減排的基礎,許多國外先進企業早在十多年前即完成了相關工作。對于需要實施碳中和的國內企業,建議參考國際標準ISO 14064和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HG protocol),組合建立企業內部的碳管理體系,摸清企業的碳排放情況,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發碳管理及碳中和相關軟件系統。
2.符合公司特點的碳減排目標矩陣
從國外先進企業的經驗可以看出,一般企業除了碳中和目標以外,還會涉及對其他相關指標的設定。比如,實現碳中和目標可能意味著要同步實現100%清潔電力的使用及能效的提升。國內企業在設定碳中和目標時,可以根據自身的排放特點,從絕對減排、相對減排、清潔能源使用比例、供應鏈減排等多個維度提出一系列具有時間持續性和空間延展性的目標。關于碳目標的具體設定,則可以參考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中的目標設定指南,或在條件允許下接受專業輔導及監督。
3.具有特點的減排措施
減排措施是實現碳中和的核心所在。一般來說,企業可以從技術創新、節能增效、燃料替代、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設備電氣化、供應鏈等方面實施減排。從國外先進企業的經驗來看,企業并不需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所長,比如蘋果的自投新能源電力及微軟的低碳航線等。企業可以在常規節能減排的基礎上,選定一兩個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減排路徑,加大相關人力、物力的投入,做出亮點。
4.具有公信力的抵消方案
就既有經驗而言,絕大多數企業無法實現自身排放的完全抵消或移除,所以需要對外購買相應的環境權益。當前市面上的環境權益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在進行購買時,企業需要考慮環境權益的類型、所在地、額外性的充分度等。同時,企業也要考慮相應環境權益與自身業務的契合度,如雀巢的碳排放主要來自農業和土地利用變化,所以雀巢購買的環境權益多來自于造林等方面。
5.開展具有傳播性的社會活動
無論是從企業自身形象提升,還是從促進更多行業和上下游企業減排的角度來看,企業的碳中和計劃都需要考慮到如何影響社會及利益相關者。所以,企業的碳中和目標及規劃宜通過各種活動讓盡可能多的人知曉,如發布碳中和規劃報告、發起供應鏈減排活動、加入國際倡議組織如SBTi、CDP、RE100等。